你的位置:PG麻将胡了模拟器网址 > 新闻动态 > 读懂了《了凡四训》,就知道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,是改变自己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06:12 点击次数:180
1601年,69岁的袁了凡回首一生,恍然如梦——
他曾经籍籍无名,坐吃等死,全盘接受命运的安排。
直到有一天,云谷大师点醒了他:
“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”
袁了凡遵循大师的提点,开始做出改变。
最终,他过好了自己的一生。
回忆至此,69岁的袁了凡决心写一部家训,讲述自己的改命历程,让子孙吸取教训、少走弯路。
万万没想到,这部家训让他名垂千古,引无数后人心折!
比如,曾国藩读后,感念书中“今日种种,譬如今日生”之言,为自己改号“涤生”,并且要求曾氏子侄必读此书!
那么,袁了凡具体是如何改变命运的?他又拥有怎样的一生呢?
01
袁了凡原名“袁黄”,他是明朝人,1533年出生于浙江嘉善的医学世家。
他从小想要考取功名,实现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的政治抱负。
然而,在他14岁那年,父亲袁仁去世,家境一落千丈!
母亲出于养家糊口的考虑,便劝儿子放弃读书,改学医术。
袁黄学了一年医后,偶遇一位长须飘然、仙风道骨的老人。
老人姓孔,他一见到袁黄,就摸着胡须笑道:
“你是做官的命,明年就可以考中,为什么不读书?”
接下来,这位孔先生把袁黄的命运算得清清楚楚:
“你做童生的时候,县考得第14名、府考得第71名,提学考应当得第9名。你应当做贡生,等到出了贡后,应被选为四川一知县,上任三年半后便告退。你将在53岁寿终正寝,命中无子。”
听了孔先生的话,袁黄跃跃欲试。
一年后,他去参加科考。
果然,三次考试中的名次,都与孔先生所算一致!
于是,袁黄彻底相信了自己的命运,也彻底躺平了。
他丧失了求知的欲望和生活的热情,每天坐吃等死,不读书也不思考。
02
35岁那年,袁黄的命运再次被孔先生言中:
经浙江提学批准,他被破格升补贡生。
袁黄便来到北京城,进入国子监读书。
身为一名学子,他却整日静坐,也不看书。
37岁那年,袁黄转至南京国子监。
在南京栖霞山,他有缘得见云谷大师。
当时,两人在禅堂里对坐,三天三夜不瞑目也不动念。
云谷大师赞赏不已:
“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,我没有看到你有一个妄念。真是难得!难得!”
谁知,袁黄丧丧地说:
“我能起什么念?二十年前,有一位姓孔的先生把我的命运都算好了。我一生的吉凶祸福、生老病死都是注定的,还有什么好想的呢?想也没有用,所以干脆就不想了。”
云谷大师听了哑然失笑:
“我当你是个豪杰,没想到你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。”
袁黄有点不爽:
“我怎么就是凡夫了?”
云谷大师道:
“只有平常人才会被命运所束缚。你二十年来没有一分一毫的改变,不是凡夫是什么?”
袁黄赶紧问道:
“难道人的命运可以逃脱么?”
云谷大师正色道:
“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
每个人的命运,都是自己造作而成;每个人的福报,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。有所求,然后才能有所得。
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,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。
只要从心念和行为上改变自己的话,命运就可以改变了。”
袁黄听了,若有所悟。
接下来,云谷大师又问袁黄,孔先生到底给他算了什么。
袁黄如实回答。
云谷大师听完,问他:
“你当真认为,自己只能活到53岁,且命里无子吗?”
袁黄想了想,坦白道:
“人有了精、气、神,才能活命。但我喜欢整夜长坐,不肯睡觉,根本不晓得如何去保养元气精神。我还特别爱喝酒,酒这东西,容易消散精神。一个人精力不足,就算生了儿子,也是不长寿的。”
云谷大师听完袁黄的自我剖析,便说:
“从前种种,譬如昨日死;从后种种,譬如今日生。过去自己的一切就让它过去了,仿佛昨天已经死去一样,而今天的自己是一个洗心革面的新人。你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毛病和缺陷,那么就将这些阻碍你发展的东西全部洗刷掉。克服了自己的缺陷,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。”
说完,云谷大师递给袁黄一本功过簿,让他把自己做的好事坏事都记录下来。
“你要下决心改过积善。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当你坚持不懈地做好事、积累阴德,这些自己所造的福德,哪有享受不到的道理?”
03
得云谷大师开示后,袁黄改名为“了凡”。
他立志不走凡夫俗子之路,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!
袁了凡按照云谷大师的指点,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——
首先是“改过”;
从前,他得过且过,过一天算一天。
现在,他时刻警觉,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,努力地矫正自己的行为。
其次是“行善”;
袁了凡发愿做三千件善事,经过十几年,他做满了三千件善事,又发愿再做一万件善事。
最后,保持谦虚。
日积月累,斗转星移,袁了凡的命运真的发生了变化——
按照孔先生的说法,他命里本应去四川当县令,但他却在河北宝坻当了知县,最后官至尚宝司少卿;
孔先生算定他命中无子,结果他有了一个儿子,名叫袁俨,并且也中了进士当了官,很有出息;
孔先生还算定他只能活53岁,但他活到了74岁。
04
在宝坻县当知县的时候,袁了凡准备了一个叫“治心篇”的小册子,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言行。
每天早晨,在坐堂审案前,他都把“治心篇”放在办公桌上。
一天做的善事和恶事,一事不漏地记录在小册子上。
他以身作则、倡导修性养德,让当地形成了人心向善的社会风气。
在任期间,袁了凡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。
他率领当地百姓开垦荒地、兴修水利、尝试种植水稻,政绩斐然。
他为民请命,提出替百姓减免赋税,还要求革除运木重夫、重马及采石、箭手诸劳役,解决了多年积弊。
除此之外,袁了凡通晓边事,后奉旨出征朝鲜,参与反击日寇的战争,留下孤军镇守平壤、多次击溃日寇的反攻等轰轰烈烈的事迹。
然而,为了百姓的利益,袁了凡得罪了皇帝的近臣,以至于遭受诽谤,不得不结束仕途生涯。
但是,他九死不悔!
05
60岁那年,袁了凡告别钩心斗角的官场,选择归隐吴江,在此耕读传家。
他建了一座“万卷楼”,用来藏家传典籍。
十几年来,袁了凡博览群书,除了文学,他还广泛涉猎天文、数学、水利、医学等方面的知识,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。
他一生著述极丰,写了22部书,共计198卷。
比如,在医学上,他的《摄生三要》《静坐要诀》《祈嗣真铨》等书惠泽后世,成为明清两代的医苑圭臬。
又比如,在家训类著述上,他的《了凡四训》《训儿俗说》《庭帷杂谈》,被奉为治家、教育子女的金科玉律。
其中,《了凡四训》让他名垂千古!
《了凡四训》是袁了凡69岁时写给儿子的,他教给儿子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“祸福自己求”的道理,倡导了一种积极向上的、自己命运自己掌握的人生态度。
这在一切“听天由命”的封建社会里,是非常了不起的!
袁了凡的晚年生活是闲适的、充实的。
平日里,他闭门著述、教子侄读书,与周边村子里捕鱼捉虾、打柴的人交朋友。
他有一首《林居》,展现了当时惬意的生活:
“帘卷东风日未斜,松溪竹径野人家。
空庭寂寞无人到,闲看黄鹂啄杏花。”
1606年7月,袁了凡寿终正寝,享年74岁。
这在古代,算是高寿了。
在他去世15年后,朝廷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,赠尚宝司少卿。
最终,袁了凡在学术和政治上都取得了成就,他从籍籍无名到名垂青史,成为明代学林巨擘,被称为“异才”!
Powered by PG麻将胡了模拟器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